一批城市终局确定,而这几个城市还有大机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按照惯例,我们今天先从情感话题引入。
先下结论: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有时候要比纠结‘面包和爱情哪个更重要’还重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桂梅老师为什么要开办女校,又为什么要拼了命地去浇灌滋养大山的女娃们?
因为她知道,人只有努力地走出去,去到大城市,才能最大程度上地去改变未来一辈子受困于大山的命运。
而努力的本质是什么?也是为了能使自己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有辨别最优选的能力。
好了,毒鸡汤到此结束,我们还是回归到专业来谈。
买房投资也是一样的逻辑,首选的一定是未来。
从趋势来看,只要你身处中国,未来的城市分化就一定是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分布会变得比现在更不均衡。
所以,能选择好的城市,就不要死守着剩余价值为0的一亩三分地不放。
未来,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城市也就2%左右。
而这2%里头,又不止北上广深这么简单。
接下来,就是一部分的强二线城市崛起,并且将借着这波楼市红利期的转移,晋升成为一线城市。
到2035年之前,我国就会完成至少6个一线城市的增量。
而这6个城市里,成武重、宁苏杭必有坑占。
那么,这6个城市,到底哪个城市最有机会跃升为新一线城市,又或者全是?
背后支撑的逻辑又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不够敏锐,或者还站在十字路口相顾两茫茫,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可以来我闭门直播,关于未来10-20年,哪些城市还有机会?这里你们可以去重点关注下我刚刚提过的那6个强二线城市。
另外,关于信号和方向,在行情整体低迷的现状下,普通人更应该关注什么东西?
以上,我都会在闭门直播里去进行分享,有很多公众号文章不能说的东西,我都会放到闭门直播里去聊得更清晰,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扫码预约,我到时候把开播链接发你。
为什么说一批二线城市的楼市可能更有机会呢?
2个趋势佐证:
1.人口增量放缓的趋势
其实按近期来看,北京、广州的人口净流入累计值已经比2022年要好很多,在2023年春节过后,也超过了年初的水平,且一直持续到年底都没有掉入负增长的窠臼。
但反观上海和深圳这两个经济重地,就有点子惨了。
不仅在2023年春节过后没能恢复年初水平,且仍然在不断下降,并持续到了2023年底,其中深圳的人口流出速度比上海还更快。
2.‘消费降级’的趋势
去年12月份的CPI数据昨天刚出来,同比下降0.3%,连续3月都是负数。
CPI持续下降,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下降。
说直白点,就是消费降级,锤得不能再锤了。
就像我问你,你不消费是因为你不喜欢吗?
如果现在给你500万,但前提是你只能拿着这钱去提一辆奥迪A8而不是兰博基尼,你会选择不提吗?
有钱了,不用舆论引导,争着抢着都去消费了;
没有钱,舆论再引导,人想消费都没地儿消。
所以为什么我说,二线城市在此时此刻性价比更突出?
是因为在老百姓最关注的“衣食住行”里,“住”从来才是那个用于评级城市合不合适的标准。
说白了,你在一线城市买猪肉,与在老家三四线城市买猪肉,价格上也就差个三毛五毛的。
但你在一线城市买房,跟在强二线城市买房,差的可就不是个十万百万了。
同样的价格,一边是一线城市的坑王地段,21平的小单房;
一边是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89平的大三房;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门槛高,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
毕竟一线城市到目前还是死守着限购的底线的。
——谁都想挤进吃到红利的行列,却不是谁都能拥有拿到入场券的机会。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我们人口总量太大,而一线城市的数量又太少。
你看M国才3亿人口,就能跑出8个一线城市,人均GDP拉得高高的;
而按咱现在14亿的人口基数,却只有4个一线城市,是真不太像话。
所以我才说,未来一定会有一批强二线城市有机会被提携为一线城市。
因为未来要抱团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一定是要起来的,那就一定要有能辐射其他城市的中心城市出现。
之前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我之前说了,成武重、宁苏杭这6个城市都属于地图版图上非常关键的位置,它们也是极有可能晋升为新一线城市的。
一旦推动,势必会砸入更多的政策和资金。
而这也是我说的,从投资回报率来看,现在的二线城市不一定会跑输一线城市。
当然,针对这6个城市,谁是最优选,哪个又更适合不同预算和需求的家庭,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布局,我在我闭门直播间都有详细展开来说。
如果大家想抓住未来红利的,也想选择好一个核心大城市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来详细听一听我对城市布局的分析和见解。
在这批新一线城市的备选名单里,我还有一个比较看好的城市——武汉。
不用多说,其实我前面举的两个例子,‘房价低’和‘不限购’这两点,就是在夸它。
先不用急着反驳我,我知道你要说这都是因为供应量太大,别强行贴金了。
确实,单个新盘动辄5000套8000套地往外卖,换一线城市都得吃不消。
然而,最新数据却显示,去年全年武汉新建商品房的成交卖了超13万套,超额完成了2022年全年的成交量11.63万套。
在全线暴跌、12月甚至无一城上涨的情况下,武汉的成交量居然还能维持在比22年更高的水平,已经说明有很多入局者看到了机会。
当然,机会不该是盲目的,我也不是来给你画饼的。
想要在武汉实现资产增值,优势应该由浅入深来看。
先看区位,其次是产业,最后挑板块。
区位,先来看一张图就明白了。
拥有六环线的城市,放眼全国就没几个,武汉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只剩下北京和沈阳。
900公里范围内就能实现全国所有重点城市的全面覆盖,这也直接成就了它的“第一基建狂魔”属性;
还有最重要的——辐射全国,从这里坐飞机不管到哪都不会超过2.5h,你就说方不方便!
当然,太中心也容易被切割,武汉地理上的“不互通”也造成了购买力太分散的劣势——
武昌、汉口和汉阳直接被汉江和长江彻底分割开,导致配套也被分散,均匀分配到每个板块中去自成体系。
才会变成了“汉口人买汉口,武昌人买武昌,汉阳人买汉阳”的“三分天下”局面。
更多人对于优质地段的认知被打散,便容易分不清什么才是优质资产,也导致真正的“好房子”的价格走势反而没能得到持续升值的机会。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已经望而却步,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先别着急停下!
毕竟武汉的城市价值就摆在那里,作为2023年前十名的发展潜力股来说,
产业在,人就在,而人在,就决定了买房的趋势和方向。
产业哪个强二线没有,但武汉更好就好在,它还能讲好故事。
怎么说?
光是武汉的第二重规划中心——光谷中心城,就够武汉人彻夜漫谈吹上两天。
无他,谁让光谷是武汉产业的骄傲。
如果说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那么光谷无疑是武汉的未来。
甚至往夸张了点说,是整个中部地区的未来。
为什么?
因为光谷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全球、全国,这都什么量级!
再看看它吸纳高新人才就业的能力,我都不用说到武汉的高校资源力量有多强大了,每年光是从武汉毕业的高校生中,每3个就会有1个到光谷去找工作。
除了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本土最优秀的半导体研发产业;像小米全球第二总部,华为研发中心等核心产业资源也聚集于此。
说到这里,光谷的高傲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当然是因为它值得!
至于板块,重点是聚焦,就一定不会买错!
如何聚焦?
除了刚刚提到的光谷,这几年武汉的发展重点也有改变。
毕竟光谷已经很成熟了,房价也站在相对的高位,那接下来会重点发展哪个板块,而哪里又还有低位买入的机会?
具体的因为篇幅有限,很多东西来不及细说,但我会在闭门直播里更详细地去跟大家拆解武汉这座城市未来的价值优势。
可以说,无论从基本面,还是区位、产业和教育,再或者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武汉这张城市名片,都是非常亮眼的。
而围绕武汉,我们大胡子团队也有去做过实地考察,所以如果你也关注武汉这座城市的未来趋势,可以扫码添加微信,我会在直播中给出更具体的板块推荐及建议,也聊聊为什么武汉价值是可以排进前5的存在。
或者,如果你也关注资产配置,在顾虑未来有哪个城市能实现增值,也可以先扫码加到我微信预约,我会在后期的直播和文章中,持续再跟大家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作者公众号
- 一批城市终局确定,而这几个城市还有大机会!
TAG标签: 深圳博誉府楼盘 | 云珑府楼盘 | 星河星悦云邸楼盘 | 深圳招商雍云府楼盘 | 深圳鸿荣源尚云楼盘 | 壹湾府楼盘 | 深圳合正观澜汇楼盘 | 锦顺名居楼盘 | 保利招商龙誉楼盘 | 深圳和奕府楼盘 | 合正观澜汇楼盘 | 合正檀悦府楼盘 | 恒壹四季华府楼盘 | 和奕府楼盘 | 珑悦里楼盘 | 深圳保利招商龙誉楼盘 | 柏奕府楼盘 | 深圳锦顺名居楼盘 | 超核楼盘 | 鸿荣源尚云楼盘 | 深圳恒壹四季华府楼盘 | 深圳合正檀悦府楼盘 | 天湖岛楼盘 | 紫芸府楼盘 | 万科启城楼盘 | 龙岸君粼楼盘 | 深圳超核楼盘 | 深圳紫芸府楼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