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是打算买房,还是存钱?
麦当劳的涨价如约而至。
这次平均涨幅为3%,很多套餐的涨价区间在0.5元-1元左右。
去年,麦当劳在全球开启了多轮涨价潮。
日本麦当劳从1月16日起提高约80%的产品价格。
随后仅仅过去半年时间,日本麦当劳再度宣布,7月19日起将上调184家门店的套餐等产品的价格,涉及全国约3000家门店中的6%
当然,麦当劳在美国的菜单价格也涨了,全年菜单价格涨幅将略高于10%,这也是麦当劳连续第二年涨价10%
每次涨价,麦当劳的理由都是原材料和运营成本上涨有关系,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然了,去年以来我就有分享过,我感觉物价上涨是起来了,但很多人没太大感觉。
去年,海底捞、蜜雪冰城、1点点、康师傅、茅台等品牌都有提价动作。
之前我还看到一个消息说,上海从2024年1月1日起,水费要开始涨价了。
分为三档,档涨20%,档超过50%
很多人觉得涨价就不吃这些快餐食品,但真不是那么简单把自己摘出去的,经济活动这玩意儿,大家都在一张桌上玩,你觉得你旁观就可以了吗?
开头我先不说什么看法,就问大家一句:
2024年,你是愿意继续持有现金,还是持有资产?
先别着急杠,看看我的分享。
上个月存款利率又下调了,存钱能拿到的利息更少了。
但哪怕是这样,很多人还是想存钱,为什么?
存钱至少保本吧,其他投资还要吃掉你的本金。
可道理虽然这么说,还是有一批人焦虑,之前他们算了一下200万存款够退休了,回老家吃点利息,节省点成本,好像能过躺平的生活了。
但现在呢,银行利息越来越少,物价还开始上涨,钱变毛了,你要支出的成本可就高了。
你真以为200万能躺平吃一辈子?
现在这趋势,看来难,你还得爬起来再奋斗几年了。
而且我还想不厚道地补一刀,你想完全靠存钱吃银行利息,来畅想退休生活,那真的相当于是和寿命长短拼一拼了。
因为:
经济越发达,利率反而越来越低。
我们之所以要降息,表面上看是要逼出储蓄,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即使接下来经济复苏和回暖,利率也很难大幅度上调。
看看历史也知道了:
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经从1990年的10.08%降至今天的1.5%
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从1980年代的接近12%跌到了如今接近0%的水平。
一个国家,体量越大,经济越发达,经济的增速就越慢, CPI趋于稳定,利率就越低。
其实换一种角度来想,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实储蓄率不会高,反而投资活动会更活跃,经济也会趋于稳定。
这是一种历史规律中不可逆的趋势,即使是我们。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哪怕你说破天,我还是更愿意存钱,因为大家还看不到未来收入会好转的信号。
我没有针对所有人给建议,你要是失业了,你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工作,节流保持日常生活开销,本文也与你无关,可以左滑划走。
我唤醒的是和过去一样,不是没钱,不是失业,是只懂存钱来作为投资的人。
有忧患意识是对的,但不能只有忧患意识。
自从信用货币普及以后,每个国家都在超发货币,年年借钱,年年印钱。
30年前的万元户是富豪,现在的万元户是穷人。
如果你从那个年代存一万元到今天你一定是个穷人。
这道理我都说到嘴皮子破了,你们也听到耳朵起茧子了,反正道理都懂,但改变是不可能改变的。
我没有让大家跟着做什么,只需要跟着做思考。
现在存款利息下调不是终点,后降到多少无人知晓,我想问,阁下如何应对呢?
要么继续和趋势作对,要么做好资产配置。
今年我对大环境的改变还是充满着期待的。
很多走向还是很清晰的,不管是发国债、还是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又或者是针对楼市的表态,都是积极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阶段是经济增速降级,大家会开始接受自己的购买力降级。
人家国外也不是一开始就只消费不存钱的,但每个时代也都有机会,也都有赚到钱的人。
所以没必要一味悲观,我持续在给大家打气,我始终有预感,现在只是黎明前的黑夜。
想和我持续保持信息同频,也能理解到银行降息背后信号,想成为那个还能抓住机会赚钱的少数人,可以先加我微信,在闭门直播中听听我的讲解。
至少能做到不被身边人的各种悲观情绪所收割。
今年,我对资产的态度是:复苏和希望。
复苏的理由来自:
1、积极的财政政策,说白了是化债。
大家债务高,压力大,大家长不是不知道,所以要积极化债,怎么化债?
ZY债替换地方债,把债务从地方转移到ZY身上,缓解地方压力。
其次就是借新还旧,拉长时间,用时间换空间,ZY给地方兜底。
2、房地产一定会稳住
大家过去觉得高房价拖累了经济,但实际上呢?
现在房价下跌了,按照此消彼长的逻辑,经济应该很好吧,大家没负债压力,应该很愿意去消费啊。
事实呢?
现在大家开始埋怨经济不好,收入下滑,市场需求不足,更加没信心。
但我想问大家想过没有,什么原因导致的收入下滑呢?
有多少人是因为这几年房地产不好过而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的?
又有多少人是间接收到影响了呢?
所以有句话虽然大家都不爱听,我还是要说,唯有稳住房地产,才会让JJ全面复苏。
我们不是不发展高科技,也不是重新依赖房地产,而是培育高科技产业,替代成为新的经济引擎,是需要时间的。
在此之前,是要理性稳住。
至少我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回调和挤压,现在的房地产属于低位筑底了。
去年房地产投资GDP占比6%,这是不正常的。
当一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时,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应该在7%左右。
日本当初房地产破裂的时候,房地产投资GDP占比也在7%—8%左右。
美国在2005年经济泡沫化之前,房地产投资的占比也接近8%
现在我们明显处在一个超跌的状态。
去年开工量只有7亿平米,远远低于过去十几亿平米规模,新房库存下降很快。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5122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
大家之所以还没感受到新房库存的减少,是因为楼市低迷,房东信心不足,二手房挂牌量增多,抢走了部分新房的购买力。
等到经济复苏后,大家可能才会反应过来这2年的新房供应是很少的。
而且为了刺激楼市需求回归,现在明显是有抓手的。
就是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
通过有偿方式,引导集体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实现改造。
政府出钱拆迁,老百姓可以拿着房票去其他地方买房,需求就这么创造出来了,和之前货币化棚改差不多的招数。
而且这轮城中村改造被就是针对超大特大城市,效益也是算的过来的,而且能拆迁的城中村多数也是地段好,配套齐全的,后也不会不愁卖。
这么一来停滞的房地产也就能盘活起来了。
另外一把抓手是利用保障房留住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
而且保障房是是ZF工程,销路基本上不愁的。
也能让房企参与一起玩,帮助房企走出资金困境。
然后各个地方再配合出台点刺激政策,2024年的房地产不说大回暖,至少是止跌。
不敢说能全面扭转经济吧,至少可以不拖累经济。
我认为楼市走到现在,已经在摩擦筑底了,再震荡往下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了。
我今早和小伙伴分享的时候,他问我如何提前做好准备,其实我的建议是:
左手捏着一部分现金,右手准备好抄底的姿势,不管明年是通胀还是TS,你都足够赢麻。
有一些人还看不懂的,可以来我的闭门直播,因为每个人的负债、现金流情况不一样,大家适合的资产配置方法是不一样的。
不是所有人适合买入一线城市,大家关注的重点是:
如果今年确定是通胀的,那大家有没有好的资产来抵御。
如果是TS,大家是不是可以留有足够的抵御资金。
据我所知,现在还想抄底A股和持有黄金的人还不少,那今年到底是做稳健型的投资,做好家庭资产的壁垒,还是说可以抓住这一次通胀资产价格上涨的机会?
关于这一点,偏敏感的话题我一般都留在我的闭门直播再聊,感兴趣的先加我微信,开播前给你信号,名额限定先加微信的前100名哈。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作者公众号
- 2024年你是打算买房,还是存钱?
TAG标签: 深圳博誉府楼盘 | 云珑府楼盘 | 星河星悦云邸楼盘 | 深圳招商雍云府楼盘 | 深圳鸿荣源尚云楼盘 | 壹湾府楼盘 | 深圳合正观澜汇楼盘 | 锦顺名居楼盘 | 保利招商龙誉楼盘 | 深圳和奕府楼盘 | 合正观澜汇楼盘 | 合正檀悦府楼盘 | 恒壹四季华府楼盘 | 和奕府楼盘 | 珑悦里楼盘 | 深圳保利招商龙誉楼盘 | 柏奕府楼盘 | 深圳锦顺名居楼盘 | 超核楼盘 | 鸿荣源尚云楼盘 | 深圳恒壹四季华府楼盘 | 深圳合正檀悦府楼盘 | 天湖岛楼盘 | 紫芸府楼盘 | 万科启城楼盘 | 龙岸君粼楼盘 | 深圳超核楼盘 | 深圳紫芸府楼盘 |